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酮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奶牛酮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养殖场的疾病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Ketosis in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361-2024《奶牛酮病诊疗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奶牛酮病诊断与治疗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酮病的术语和定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程序、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案。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奶牛酮病的防治工作。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酮病”是指由于体内酮体生成过多或利用障碍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
3.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精神沉郁、呼吸急促等表现。通过这些典型症状可以初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酮病,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4. 实验室检测方法:推荐使用血清β-羟丁酸浓度测定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同时辅以尿液酮体试纸测试。这两种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奶牛体内酮体水平,提高诊断精确度。
5. 诊断程序:首先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患病,然后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最后结合病史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此流程科学合理,有利于减少误诊率。
6. 预防措施:强调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均衡,定期监测健康状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强机体免疫力。这些措施对于降低酮病发生概率至关重要。
7. 治疗方案:提出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配合口服丙二醇或其他解酮药物,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建议改善饲养环境,避免应激因素影响恢复过程。这一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以上内容构成了DB14T 1361-2024的核心框架,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奶牛酮病诊疗体系。按照该标准执行,可有效提升奶牛健康管理质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