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营养、健康管理、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规模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Title: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Management of Pregnant Sows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DB1405T 06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5T 067-2024《规模猪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规程》是一项针对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标准的规范性文件,旨在指导规模猪场科学、高效地开展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以下将从规程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妊娠母猪的分群管理
规程中明确指出,妊娠母猪应根据其生理阶段和个体状况进行合理分群。具体要求如下:
- 分群原则:妊娠初期(0-30天)的母猪应单独饲养,以减少应激反应;中期(31-85天)可以适当合群,但需注意群体大小控制在8-10头以内,避免过度拥挤;后期(86-114天)则需要再次分开饲养,以便更好地监控其健康状态及产仔准备情况。
- 环境设置:每个分群单元都必须配备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卧床设施,确保每头母猪都能自由站立、转身以及躺下。此外,还需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工作,并保持清洁卫生。
饲料配比与营养供给
为了保证妊娠母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规程对饲料配比提出了严格要求:
- 日粮组成:妊娠前期推荐使用高蛋白低能量的日粮配方,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总能水平维持在约2.8兆卡/公斤之间;进入中期后可逐步增加能量摄入至3.0兆卡/公斤左右,同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蛋白质供应;最后阶段则需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至3.2兆卡/公斤以上,同时适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元素。
- 喂养方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投喂,每天至少分三次给料,每次间隔时间约为6小时。特别是在临近分娩前一周内,应逐渐减少饲料量直至停止喂食,仅提供新鲜饮水即可。
卫生防疫措施
良好的卫生条件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所在,因此规程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细节:
- 圈舍消毒:每周至少执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圈舍清洗与消毒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冲洗、墙壁擦拭以及空气喷雾处理。对于分娩区,则需每日清理粪便并更换干净垫草。
-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及时为妊娠母猪注射必要的疫苗,如伪狂犬病灭活苗、蓝耳病弱毒苗等。同时做好记录工作,确保每头母猪都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 驱虫保健:每月安排一次体内外寄生虫防治行动,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全身性杀虫处理。另外,在整个妊娠期间也要密切观察母猪是否有异常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诊治。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规模猪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饲料调配到日常护理等多个环节的具体指导方针,还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和风险防控。这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