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文测站通信设计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通信方式、数据传输协议及安全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水文测站的通信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ydrological Station Communication DB41/T 276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767-2024《水文测站通信设计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水文测站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设备选型以及施工和验收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般规定
标准指出水文测站通信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这表明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还要兼顾未来可能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需求,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成本控制。
系统架构
根据标准的要求,水文测站通信系统应当采用多层次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需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例如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监测数据的获取,传输层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传递,而应用层则提供数据分析与展示等功能。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维护便利性。
数据传输方式
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方式及其适用场景。有线通信适用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无线通信则更适合偏远地区或难以铺设线路的地方。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于重要信息传输应采取加密措施以保障信息安全。
设备选型
在选择通信设备时,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比如,终端设备需要具备防水防尘性能,并且能够适应恶劣环境下的工作;网关设备则要支持多种协议转换,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另外,所有设备都必须经过相关认证,确保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施工与验收
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安装是否牢固、接线是否正确无误、软件配置是否完整等。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规定值时,方可视为合格。
总之,《水文测站通信设计规范》为河南省内新建改建扩建水文测站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定,以构建高效稳定的水文监测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