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彩色小麦原种生产的产地环境、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彩色小麦原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Colored Wheat Original See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2/T 329—2024《彩色小麦原种生产管理规程》是河南省针对彩色小麦原种生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要求
标准规定了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彩色小麦品种作为生产用种。种子纯度需达到99%以上,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应高于85%,且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内。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原种的质量,为后续的种植提供优良的基础。
二、隔离措施
为了防止品种间相互混杂,标准要求原种生产基地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具体而言,与其它小麦品种之间的空间隔离距离不得少于200米;若采用自然屏障如山岭、河流等,则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至100米。此外,还应避免使用前茬作物为普通小麦的土地,以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三、播种管理
标准指出播种时间宜选在当地适宜播期的下限附近,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早春低温冻害。播种量则根据种子大小、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6-8公斤。同时强调要合理密植,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穴距15厘米左右,每穴播3-5粒种子为佳。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科学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施入。灌溉上遵循“看天浇水”的原则,即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五、收获与贮藏
当彩色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适时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入库前还需经过精选分级处理,确保入库种子符合质量标准。贮藏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温度不超过25℃,相对湿度低于70%。
六、档案记录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要做好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品种来源、播种日期、田间管理情况、收获数量等信息,以便追溯查询和持续改进。
这些条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彩色小麦原种生产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推动彩色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