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中高韧性混凝土的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公路工程中高韧性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Toughness Concre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20—2024《公路高韧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高韧性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标准。该规范主要从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对高韧性混凝土的使用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其在公路建设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首先,在材料选择上,规范强调了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骨料需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或者卵石,其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此外,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也被允许使用,但掺量需根据试验确定,通常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
其次,在配合比设计方面,规范指出水胶比不宜大于0.4,单位体积用水量宜控制在160~180kg/m³之间,砂率应在38%~45%范围内调整。对于高韧性混凝土而言,纤维是关键组分之一,其体积掺量一般为0.5%~2%,具体数值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还应对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坍落度损失符合施工需求。
再者,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提出了严格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例如,搅拌时要保证充分均匀混合,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浇筑前应对模板及钢筋进行检查清理,确保无杂物残留;振捣作业时应注意避免漏振和过振现象发生,振捣棒插入间距保持在40cm左右,每次振捣持续时间为10~20秒;养护阶段则需采取有效的保湿措施,防止表面失水过快导致开裂。
最后,在质量验收环节,规范明确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合格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抗冻融循环能力等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碳化深度等耐久性指标。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综上所述,《公路高韧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过程的把控以及最终产品的验收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旨在提升公路工程中高韧性混凝土的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