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养羊场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的建设要求、管理措施、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规模化养羊场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Brucellosis-Free Immunization Sheep Farms in Tianj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16—2024《规模化养羊场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小区建设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无布鲁氏菌病小区建设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规模化养羊场的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标准中关键内容包括:
1. 选址与布局:规定了养羊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至少1000米以上。场区布局要合理分区,分为生产区、隔离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并设置专用通道。
2. 设施设备:要求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疫苗冷藏设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羊舍设计要符合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的要求,地面易于清洗消毒。
3. 引种与饲养管理:强调引种前必须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确保引进健康的种羊。日常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4. 免疫程序:制定了详细的免疫接种计划,包括布鲁氏菌病疫苗的使用种类、剂量、接种时间等。同时要求做好其他常见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5. 卫生防疫:明确了日常清洁消毒的具体方法和频次,如圈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饲料加工间每天清扫一次等。还规定了废弃物处理流程,禁止随意丢弃病死动物及其产品。
6. 人员管理:对工作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制度,禁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从事养殖工作。进入生产区需穿戴专用工作服并经过严格消毒。
7. 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包括羊只来源、免疫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这些条款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布鲁氏菌病防控体系,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殖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