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杉小墨天牛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云杉小墨天牛的监测工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依据。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Pityogenes chalcographus L. in Spruce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1/T 082—2024《云杉小墨天牛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云杉小墨天牛监测工作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云杉小墨天牛的监测方法、设备使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云杉小墨天牛”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即一种主要危害云杉属植物的蛀干害虫。此外还定义了“监测点”、“诱捕器”等与监测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词汇,确保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各方能够统一理解这些概念。
监测时间与频率
根据标准要求,云杉小墨天牛的监测应从每年春季开始至秋季结束。具体的监测频率为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该虫害的生活周期以及其活动规律,确保能够在最佳时机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虫害扩散。
监测方法
标准规定了几种常用的监测手段:
1. 人工巡查:通过直接观察树木表面是否有虫孔或排泄物来判断是否存在云杉小墨天牛。
2. 诱捕器设置:推荐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作为主要监测工具之一。诱捕器需按照一定间距布置于林间,并定期更换诱芯以保持有效性。
3. 调查样方设立:每个监测区域至少设立三个固定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用于长期跟踪评估虫害变化趋势。
数据记录与报告
所有监测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发现地点、数量、日期等内容。同时,还要求形成年度监测总结报告,内容涵盖全年监测概况、主要发现及建议措施等方面。
以上只是对DB2311/T 082—2024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与深入解析。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有效预防云杉小墨天牛带来的经济损失,还能保护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