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糜子适度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糜子的加工生产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ropriate Processing of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186-2024《糜子适度加工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糜子的适度加工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糜子原料应来源于无污染环境,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纯度。具体来说,原料中的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水分含量应在13%-15%之间。这一规定旨在保证糜子在加工前的质量,避免因原料问题影响后续加工效果。
加工工艺
标准提出了糜子适度加工的基本流程,包括清理、脱壳、碾磨等步骤。其中,清理过程需采用风选、筛选等多种方式去除杂质;脱壳时应控制温度,防止营养成分流失;碾磨阶段则要求根据产品类型调整研磨程度,以保留糜子的营养价值。这些工艺要求有助于提高糜子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质量指标
在质量控制方面,标准设定了糜子产品的多项质量指标。例如,成品的色泽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明显色差;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8%,脂肪含量不低于3%。此外,还对产品的酸价、过氧化值等化学指标进行了限定,确保食品安全。
包装与贮存
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建议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且包装应密封良好,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贮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0℃-2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5%。这样的贮存条件可以有效延长糜子制品的保质期。
以上是对DB6111T 186-2024《糜子适度加工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糜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