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零碳数据中心的创建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零碳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eation and Evaluation of Zero-Carbon Data Cen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EESA 013-2024零碳数据中心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相较于前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细化。本文将聚焦于“碳排放核算边界”这一关键变化,深入解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碳排放核算边界较为宽泛,未对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源做出明确区分。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了直接排放(如设备运行产生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如电力消耗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隐含排放(如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碳足迹)三类碳排放源的具体范围,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核算方法。
以某大型数据中心为例,首先需确定其所有运营活动涉及的设施类型,包括服务器机房、制冷系统、配电系统等。接着,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分别计算各类设施所产生的直接排放量。例如,对于制冷系统的氟利昂泄漏问题,应采用连续监测的方式记录泄漏频率及浓度,进而换算成相应的二氧化碳当量。
对于间接排放,则需要统计该中心所使用的全部能源来源,包括市电供应比例、自发电占比等信息。通过查阅相关电网公司的年度报告,获取供电区域内的平均碳强度值,再结合自身的用电量,即可得出间接排放数据。
至于隐含排放部分,重点在于评估采购硬件设备时所包含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这通常需要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材料成分分析和技术参数说明,并参考国际通用的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进行计算。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第三方认证的重要性,鼓励企业聘请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开展独立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将碳排放管理纳入日常运营流程之中,形成闭环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减排效果。
综上所述,TSEESA 013-2024通过对碳排放核算边界的重新定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实现零碳数据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