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后续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鳗草资源的保护、恢复及人工种植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elgrass Plant Propag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4040-2024《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鳗草生态修复和人工扩繁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将从标准的核心内容出发,对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鳗草种苗扩繁环节中,标准明确指出繁殖基质的选择至关重要。规定要求使用粒径在0.5至2毫米之间的洁净河沙作为底质材料,并且pH值需保持在7.0至8.5之间。这是因为适宜的酸碱度能够促进鳗草根系发育,提高存活率。同时,还强调了基质消毒的重要性,以防止病原菌感染。
其次,在移植操作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水深控制要求。即当移植初期,水深应维持在30至50厘米范围内,随着植株生长逐步调整至最终设计水位。此措施旨在避免因水位波动过大导致幼苗受损,同时也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开展。
再者,关于移植密度的规定也值得特别注意。标准建议每平方米种植不超过60株,这既保证了个体间有足够的空间获取养分,又避免了过度密集引发的竞争效应。此外,还提到移植后要定期监测水质状况,特别是溶解氧浓度不得低于4毫克/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最后,对于后续管理维护,标准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要求建立长期跟踪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生长状态、繁殖情况以及环境因子变化等信息,以便于不断优化改进相关技术方案。
总之,《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苗培育到现场移植再到后期管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结合了实际操作经验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