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野生饲草资源圃种质保存及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资源圃选址、规划与建设、种质收集与保存、日常管理及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盐碱地野生饲草资源圃的建立、种质保存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rmplasm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ld Forage Resource Nursery in Saline-Alkali 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野生饲草资源圃种质保存及管理技术规程》(DB3209/T 1281-2024)是一项专门针对盐碱地野生饲草资源保护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质保存环境条件
条文内容:资源圃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盐碱地,土壤pH值控制在7.5-8.5之间,地下水位保持在1米以下。
解读:此条规定了资源圃选址的基本要求。盐碱地特有的土壤条件对于野生饲草的生长至关重要。适宜的pH值可以保证植物正常代谢,而地下水位的控制则能有效防止盐分上升导致的次生盐渍化,确保资源圃内植物健康生长。
2. 种质收集与入库
条文内容:种质收集时需记录采集地点、时间、生态环境等信息,并按照种子形态学特征分类整理后入库保存。
解读:明确种质收集的信息记录要求有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详细的记录,科研人员能够追溯种质来源,了解其原生环境,为后期选育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按形态学特征分类便于管理和利用。
3. 日常管理措施
条文内容:定期监测土壤含盐量和湿度变化,适时采取灌溉、施肥、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状况;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清除杂草并防治病虫害。
解读:这一规定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盐碱地环境特殊,需要持续关注土壤状态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维持良好的生长条件。定期检查与维护不仅有利于现有种质的安全保存,还能提高资源圃的整体管理水平。
4. 病虫害防控
条文内容: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处理病虫害问题。
解读:提倡使用环保型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昆虫或利用微生物制剂,既安全又高效,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5. 资源评价与利用
条文内容:每三年开展一次全面的资源评价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评估,并将结果用于指导实际应用。
解读:定期评价有助于掌握资源圃内种质的实际表现情况,为新品种选育以及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样的周期性评估,可以确保种质库内的材料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以上是该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