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管理机制、运行保障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类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Ba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75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5/T 1141-2024《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是针对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提出的技术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基地选址与布局
标准指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址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安全性以及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基地布局需合理规划功能区域,确保教学区、操作区和生活区分离,避免相互干扰。例如,标准要求教学区应设置理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便于开展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
二、设施设备配置
关于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强调了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具体而言,每个专业方向至少配备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并定期更新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鼓励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数字化实训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标准还规定了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要求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定期检查保养。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一方面,要求专职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指导学生实践。此外,还强调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每年应组织教师参加不少于两周的专业技能培训或学术交流活动。
四、管理制度建设
标准明确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其中,安全管理制度尤为关键,要求基地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理工作。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五、质量监控与评估
为了保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标准建立了多维度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同行评审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将学生满意度调查纳入评估指标,作为衡量基地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为职业院校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范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