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种设备相关人员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配备、培训教育、职责与权限、考核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Title:Special Equipment Personnel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K1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6/T 1093-2024特种设备相关人员安全管理规范》是江苏省南通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加强特种设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核心概念。例如,“操作人员”被定义为直接对特种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的人员。这一定义强调了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中的关键作用,要求他们不仅具备技能,还应熟悉设备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
安全管理制度
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定期检验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以及事故报告制度。其中,定期检验制度尤为重要,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存档,以便追溯和分析。
操作人员资质与培训
对于操作人员,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资质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或地方认可的操作证书,并且每三年需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此外,新入职的操作人员需经过至少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指导后才能独立上岗,确保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应急预案与演练
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演练内容应当涵盖常见故障排除、紧急疏散等内容,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检查机制
为了保证上述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标准还建立了监督检查体系。明确规定由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企业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以上是对《DB3206/T 1093-2024》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促进特种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