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种植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从事水稻种植气象服务的相关机构和服务人员。
Title:Rice Plant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2093—2024《水稻种植气象服务规范》是江苏省泰州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气象服务指导水稻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气象观测要求
本条文规定了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气象观测内容和频次。其中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及风向等要素的观测。例如,气温观测应每日至少两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降水观测则需每小时记录一次,并及时统计日总量。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水稻生长环境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农民了解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6.2 气象预报与信息发布
根据该标准,气象部门应当提供覆盖水稻种植全过程的精细化预报服务。具体而言,在水稻播种期,应重点预报低温冷害风险;移栽期关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抽穗扬花期则需警惕高温热害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信息发布的渠道也需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外,还应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确保农户能够及时获取最新气象资讯。
7.3 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是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当预测到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冰雹)即将发生时,气象服务机构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出警报,并提出具体的防范建议。比如,在台风来临前,可建议提前加固田间设施,抢收成熟作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8.1 技术培训与指导
为了使广大农户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规范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服务产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责任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如何正确解读气象资料、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鼓励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解答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上是对DB3212T 2093—2024《水稻种植气象服务规范》中几个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遵循这一规范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水稻种植的整体水平,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