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膏方的临床应用要求、制备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规范。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膏方的制备机构、医疗机构及相关单位。
Title: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Specif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s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870-2024《中医膏方临床应用与制备工艺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中医膏方的临床应用和制备工艺。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质量要求
标准指出,膏方的原料应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中药材,并且要求药材来源清晰、质量可靠。例如,对于人参等贵重药材,需确保其产地正宗,无污染,有效成分含量达标。此外,辅料如蜂蜜、糖类的选择也必须严格把控,以保证膏方的安全性和疗效。
制备工艺流程
在制备过程中,标准强调了几个关键步骤:
1. 浸泡:药材需先用清水浸泡6至8小时,以充分吸水膨胀,便于后续煎煮。
2. 煎煮:采用多次煎煮法,每次煎煮后过滤取汁,合并煎液。这一过程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3. 浓缩:将合并后的煎液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期间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糊底。
4. 收膏:当浓缩液达到规定稠度时加入辅料,继续搅拌均匀直至完全融合。
5. 分装:成品膏方应及时分装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变质。
质量控制与检测
为了确保膏方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多项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含量、总固体量、微生物限度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膏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水分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膏体过硬影响服用体验;而过高则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产品保质期。
临床应用指导
在临床应用方面,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伍药材,注重个体化治疗。同时,还特别提到膏方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疗程为一个月左右,必要时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行服用。此外,对于儿童、孕妇以及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以上内容是对DB32/T 4870-2024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