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数据处理和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开展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gricultural Invasive Plant Cens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是指导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的重要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普查范围与对象
规程明确指出普查范围应覆盖全省所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设施农业用地等。普查对象为已知和潜在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具体包括通过自然传播或人为引入到本地生态系统中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的植物。这要求普查人员需全面了解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对可能成为入侵植物滋生地的地方进行重点排查。
二、普查方法与流程
规程规定了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及无人机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首先由专业技术人员沿预设路线进行实地踏查记录;其次在典型区域内设置固定样方进行长期观测统计;最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大范围数据并结合地面验证。整个流程强调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三、数据记录与管理
对于发现的每一种入侵植物都必须详细记录其名称、分布位置、数量规模等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拍摄清晰照片作为辅助证明材料,并及时录入数据库系统统一管理。规程还特别强调要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当某一地区发现高风险入侵物种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扩散。
四、培训与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规程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植物分类学基础、野外调查技巧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此外还设置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五、成果应用与共享
普查结束后形成的报告不仅是政府部门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机构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资料。因此规程鼓励各级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普查成果促进共同进步。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敏感信息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以上就是对《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