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蚯蚓粪进行富硒生产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以蚯蚓粪为原料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及相关经营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Production Using Earthworm Ca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蚯蚓粪富硒生产技术规程》(DB36/T 2057-2024)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蚯蚓粪富硒生产的技术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标准要求选用无污染、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质作为蚯蚓养殖的原料。这不仅保证了蚯蚓健康生长,也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选择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材料。
2. 硒元素添加:在富硒生产过程中,规定了硒元素的添加量和方式。建议采用亚硒酸钠等安全有效的形式,并严格控制每公斤基质中硒含量不超过0.2毫克。这样既能满足富硒需求,又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 养殖环境条件:为了创造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标准提出了温度、湿度及pH值的具体要求。例如,最适温度范围为15℃至25℃之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pH值维持在6.5左右。这些参数有助于提高蚯蚓繁殖率与活力。
4. 产品收获与处理:当蚯蚓粪达到一定成熟度后即可收获。收获后的蚯蚓粪需要经过筛分、干燥等步骤处理。干燥过程应采用低温烘干方法以保留更多营养成分,同时防止微生物过度繁殖。
5. 质量检测与标识: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多项指标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质含量、水分比例以及硒含量测定等项目。合格的产品还需在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通过以上几点关键内容的阐述可以看出,《蚯蚓粪富硒生产技术规程》从源头到成品都制定了详尽而科学的操作指南,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