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菇袋式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配制、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草菇的袋式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 Mushroom Cultivation in Ba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053-2024草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对草菇袋式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草菇”是以木屑、棉籽壳等为培养料栽培的一种食用菌,“袋式栽培”则是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栽培的方式。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
环境条件要求中强调,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湿度控制能力。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8℃至3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这样的环境能够满足草菇生长发育的需求。
对于培养料的制备,规程规定了原料选择、配比及发酵处理的具体步骤。例如,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米糠以提供氮源。培养料需经过充分发酵,确保pH值维持在7.5左右,含水量控制在65%-70%之间。
接种与发菌管理方面,要求接种室要提前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接种后的菌袋需放置于发菌室内,温度控制在28℃±2℃,黑暗条件下培养,期间定期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及时剔除污染袋。
出菇管理环节,当菌丝长满后,将菌袋移至出菇房内,适当降低温度至25℃左右,增加通风量,逐步提高光照强度。同时要密切观察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情况,适时喷水保湿,避免积水造成烂菇现象。
病虫害防治措施中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紫外线灯诱杀害虫,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此外还应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采收标准规定,当草菇的菌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周围幼菇。采收后的鲜菇应及时预冷处理,然后分级包装上市或进一步加工保存。
总之,《DB36/T 2053-2024》从多个维度对草菇袋式栽培全过程做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