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恭城月柿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月柿的采收、分级、包装、贮运等商品化处理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st-harvest commercialization of Gongcheng yue-shi persimm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BC 41-2024《恭城月柿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中,相较于2019版标准,新版本在“果实分级与包装”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特别是在“果径分级标准”的制定上,体现了对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发展的重视。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变化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背后的行业逻辑与实际应用意义。
2019版标准中,对恭城月柿的分级主要依据果径大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其中特级为果径大于75毫米,一级为65—75毫米,二级为55—65毫米。这种分级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消费群体时,难以满足精细化分层的需求。
而2024版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特优级”和“精品级”两个新的等级,具体为:特优级(果径≥80毫米)、精品级(70—80毫米)、特级(65—70毫米)以及一级(55—65毫米)。这一调整不仅细化了果径范围,也更贴近市场对高品质水果的消费需求。
从实际应用来看,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当前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通过更精细的分级,可以将更大、更优质的果实单独分类,用于高端市场或出口,从而提高整体收益。其次,该调整也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管理。不同等级的果实可对应不同的销售渠道,例如特优级可用于电商或礼品市场,精品级适合超市销售,而特级和一级则适用于普通零售渠道,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此外,新标准还明确了各级果实的外观、色泽、完整度等质量指标,进一步提升了分级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特优级果实必须无明显机械伤、无腐烂斑点,且果面光洁度达到一定标准,这为生产者提供了更清晰的质量控制依据。
总体而言,TGBC 41-2024在果径分级方面的调整,不仅是对原有标准的完善,更是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掌握并落实这一新标准,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进而增强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