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的数据组织结构、几何表示、属性定义及数据交换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生产、处理、交换和应用。
Title:Digital Line Graph Data Exchange Format for 1:500, 1:1000, 1:2000 in Jiangx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029-2024 数字线划图数据交换格式解读》
DB36T 2029-2024 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数据交换格式。以下为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来看文件结构部分。标准要求数据交换文件应包含头文件、要素文件和附录文件三大部分。头文件用于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基本信息,如数据来源、投影方式等。要素文件则具体记录各类地理要素的数据,按照点、线、面的顺序排列。附录文件主要用于存储一些辅助性信息,如坐标转换参数等。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数据的有序组织与高效管理。
再看要素编码规则。标准对各类要素设置了唯一的编码,例如1开头表示地形要素,2开头表示水系要素,3开头表示居民地要素等。每种要素进一步细分,如地形要素下又分为地貌、植被等子类。这种编码体系确保了要素分类的科学性和唯一性,便于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处理。
在数据精度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比例尺下的平面位置误差限值。对于1:500比例尺,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超过±0.25米;1:1000比例尺不超过±0.5米;1:2000比例尺不超过±1米。这一规定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明确的质量控制依据,保证了成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关于属性数据的表达,标准强调了属性字段名称、类型及长度的统一规范。例如,所有要素都必须包含“ID”字段作为唯一标识符,“NAME”字段用于记录要素名称,“STATUS”字段表示要素状态等。这种标准化处理有利于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最后是数据完整性检查。标准要求在数据交换前后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几何拓扑关系验证、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等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发现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或不一致之处,从而提高数据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DB36T 2029-2024通过对文件结构、要素编码、精度要求、属性定义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线划图数据交换框架,为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