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杉木大径材的培育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arge-diameter Chinese Fi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DB44/T 1532—2024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杉木大径材的培育过程,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培育
规程指出,苗木的选择应基于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抗病虫害能力。具体要求包括:
- 苗木高度应在30-50厘米之间。
- 地径不得小于0.5厘米。
- 苗木无明显机械损伤或病虫害迹象。
林地准备
林地准备是保证杉木健康成长的基础。规程强调:
- 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坡度不超过25度的地方。
- 必须清除杂草和灌木,翻耕深度不低于30厘米。
-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1000公斤,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栽植密度
合理的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质量。规程建议:
- 初期栽植密度为每亩167株左右。
- 随着树木生长,适时进行间伐,最终保留密度控制在每亩60-80株。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生长周期,规程提出:
-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
- 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并采取措施。
- 在生长旺盛期适当追加化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
收获期管理
规程还明确了收获期的具体操作规范:
- 当主干直径达到20厘米以上时即可考虑采伐。
- 采伐前需评估林分的整体状况,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对于未达到规格但仍有利用价值的小径材,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加以利用。
以上内容只是规程的一部分重点条文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升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效果,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