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及报告格式。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的检测与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C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546—2024《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 胃肠运动检测评价规范》是一项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评估方法。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围手术期”、“胃肠动力”等核心概念。“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时间段,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时期。“胃肠动力”则是指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及其伴随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明确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后续检测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检测前准备
在进行胃肠运动检测之前,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状态至少8小时,并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既往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手术史,这对于判断检测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特别强调了知情同意的重要性,要求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测目的、过程以及潜在风险,并获得书面同意书。
检测方法
1. 胃排空试验:通过口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食物来测量食物从胃部排出所需时间。正常情况下,固体食物应在4小时内完全排空,液体则更快。如果发现延迟,则提示可能存在胃轻瘫等问题。
2. 小肠传输时间测定:利用胶囊式传感器记录其在肠道内移动速度以评估小肠传输效率。一般而言,从小肠入口到出口的时间应在24-72小时内完成。
3. 结肠传输试验:采用不透X射线的标志物放置于直肠后,定期拍摄腹部X光片观察标志物位置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结肠传输状况。通常认为72小时内排出所有标志物属于正常范围。
数据分析与报告
检测结束后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趋势走向以及与其他人群相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最终形成的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检测项目列表、主要发现、结论建议等内容,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签署确认。
注意事项
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孕妇或其他特殊群体,在选择检测手段时要格外谨慎考虑安全性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得随意泄露给无关第三方。
总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 胃肠运动检测评价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