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中数据元的定义、分类、结构和编码规则,以及数据交换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相关单位在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中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Elements Exchange in Administrative Non-litigious Enforcement C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535—2024《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交换数据元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中涉及的数据元及其属性。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数据元标识符:标准中明确指出每个数据元都有唯一的标识符。例如,“执行案件基本信息”这一数据元的标识符为“EXE_CASE_INFO”。这有助于确保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避免混淆,并且能够快速定位到具体的数据项。
2. 数据元名称:数据元名称应准确反映其含义。如“申请人信息”对应的数据元名称为“APPLICANT_INFO”,清晰地表明了此数据元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申请人的相关信息。
3. 数据类型与长度:对于不同的数据元,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数据类型和最大允许长度。比如,“案件编号”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最大长度设定为20位。这样的规定保证了数据格式的一致性,有利于后续处理。
4. 数据来源:标准强调了数据来源的重要性,要求提供数据元的具体来源信息。例如,“执行依据文件”这一数据元需要注明来源于哪个部门或机构出具的相关文件。这样做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更新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了不同数据元的更新频率。像“立案时间”这样的动态变化的信息可能需要实时更新,而像“当事人基本信息”这类相对稳定的信息则可按季度或年度更新即可。
6. 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为了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在传输和存储这些数据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进行网络传输之前应对所有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7. 数据质量控制: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标准还提出了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校验以及异常值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交换数据元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定义和技术指导,同时也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需求,为实现高效准确的数据交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