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钝吻黄盖鲽增殖放流的苗种培育、放流选址、放流时间、放流操作及效果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钝吻黄盖鲽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Platichthys stell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2T 0130—2024钝吻黄盖鲽增殖放流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规范钝吻黄盖鲽增殖放流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亲鱼选择与培育
- 条文内容: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体长应在30厘米以上,体重不低于500克。
- 解读: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亲鱼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态,体长和体重的下限要求是为了保证亲鱼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卵子或精子,提高受精率和幼苗成活率。
2. 饵料投喂
- 条文内容:饵料需采用新鲜、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如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7%。
- 解读:合理的饵料投喂是保证亲鱼健康和繁殖能力的关键。使用新鲜且营养丰富的饵料可以有效提升亲鱼的身体素质,而投喂量的控制则避免了过量投喂导致的水质恶化问题。
3. 放流规格与数量
- 条文内容:放流的幼苗规格应达到体长8-10厘米,每公顷水域放流数量不超过1万尾。
- 解读:确定合适的放流规格有助于提高幼苗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同时,对放流数量的限制可以防止过度放流造成生态失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4. 放流季节与时间
- 条文内容:最佳放流时间为每年春季(4月至6月),具体日期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 解读:春季是钝吻黄盖鲽繁殖的高峰期,此时放流能更好地模拟其自然生活习性,增加幼苗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成活率。
5. 监测与评估
- 条文内容:放流后需定期监测放流区域的水质、水温和生物种群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解读:通过持续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放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有效实施。
这些条文从亲鱼的选择、饵料投喂到放流规格、时间和后期监测等方面全面规范了钝吻黄盖鲽增殖放流的操作流程,对于保护和恢复该物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