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辉光放电质谱法测定镍基变形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方法、步骤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镍基变形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Title:Nickel-based Deformed High-temperature Alloy -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 Glow Discharge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43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STM 01099-2024 镍基变形高温合金 痕量元素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中“辉光放电质谱仪的工作条件优化”这一关键条文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辉光放电质谱仪的工作条件较为笼统,仅给出了大致的操作范围。而在新版标准中,具体规定了辉光放电质谱仪的工作参数,包括初级离子束能量、初级离子束电流密度、加速电压、背景压力等。例如,初级离子束能量应控制在800-1200eV之间,初级离子束电流密度应在50-150μA/cm²范围内,加速电压设定为6-10kV,背景压力需保持在1×10⁻⁶Pa以下。这些具体数值的选择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际应用经验,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以初级离子束能量为例,当能量低于800eV时,样品表面的溅射速率过低,导致分析时间延长;而高于1200eV时,可能会引发样品表面损伤,影响检测精度。因此,将初级离子束能量设定在800-1200eV区间内,既能保证足够的溅射速率,又可避免对样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样品特性和检测目标灵活调整其他工作参数。例如,对于高纯度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应适当提高初级离子束电流密度至100-150μA/cm²,以增强信号强度;而对于含有多种杂质元素的样品,则需降低初级离子束电流密度至50-100μA/cm²,防止因信号过强而导致谱图干扰。
总之,《TCSTM 01099-2024》通过细化辉光放电质谱仪的工作条件,为痕量元素测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