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边坡干涉雷达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监测内容与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预警预报及成果提交。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采用干涉雷达技术对公路边坡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ferometric Radar Monitoring of Road Slo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63—2024《公路边坡干涉雷达监测技术规程》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发布,该标准对公路边坡的干涉雷达监测工作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监测系统布设
本条明确规定了干涉雷达监测系统的布设原则。要求监测站点应选择在边坡变形最显著区域附近,并确保视线无遮挡物。同时强调要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布置天线架设高度与角度,以保证信号接收质量。这一规定旨在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和可靠性。
5.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保证后续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标准指出需去除噪声干扰、校正几何畸变等操作。特别提到对于多时相影像间的配准精度不得低于0.5像素,这有助于提升最终形变测量的准确性。
6.3 形变监测数据分析
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评估边坡稳定性。建议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处理数据,能够有效识别长期缓慢变化及突发性事件引起的位移场变化。此外还强调了需要结合现场巡查资料共同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点。
7.1 报告编制要求
最后关于报告编写也有明确指示: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监测方案执行情况概述、主要发现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并且所有结论都必须基于充分证据支持,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是对DB14/T 3163—2024中几个核心条款的具体阐述,希望可以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