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施肥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水稻种植区域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指导。
Title:Rice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7T 62-2024《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肥料选择与配比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肥料的选择原则,要求优先选用缓释肥或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这些肥料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缓慢释放养分,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在肥料配比上,建议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8左右,具体比例需结合土壤测试结果调整,确保养分配比合理。
二、施肥时期与方法
关于施肥时机,标准指出应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策略。基肥应在整地时施入,占总施肥量的60%-70%;追肥则分为分蘖肥和穗肥两个阶段,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施用,各占总施肥量的20%-30%和10%-20%。施肥方法提倡采用机械深施或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
三、监测与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措施的有效实施,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要求定期对田间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检测,并记录每次施肥后的效果反馈。通过建立数据库积累经验数据,不断优化施肥方案。此外,鼓励农户参与自我监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农民实践的良好互动模式。
四、环境友好型管理措施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标准特别强调要采取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管理措施。比如,在灌溉过程中注意控制水量,防止因过度灌溉导致养分淋溶损失;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增强土壤活力;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用量带来的间接污染。
综上所述,《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施肥技术和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体系。它对于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向高效环保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