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种苗生产的减氮增效技术要求,包括土壤准备、种苗培育、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科尔沁沙地地区蒙古黄芪种苗的规范化生产和氮肥使用效率提升。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Nitrog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the Production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Seedling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种苗生产减氮增效技术规程》(DB15/T 3698—2024)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科尔沁沙地地区蒙古黄芪种苗的高效、环保生产。该标准从种苗培育到田间管理,提出了系统的减氮增效技术措施。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苗选择与处理方面,标准强调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要求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例如,第4.1条指出:“种子需经过紫外线或药剂消毒,确保杀菌率达到95%以上。”这一步骤能够有效预防病害传播,提高出苗率。
其次,在施肥管理上,标准提倡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以减少氮肥用量并提升肥料利用率。根据第6.2条的规定:“基肥施用量应控制在每亩20-30公斤尿素等效氮,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于幼苗期和快速生长期施用。”这种方式既保证了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又避免了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
再者,关于灌溉管理,标准提出了节水灌溉的原则。如第7.3条规定:“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之间。”这种精准灌溉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促进作物健康发育。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病虫害防治工作。按照第8.1条的要求:“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控,化学农药仅作为最后手段使用。”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种苗生产减氮增效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技术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内容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