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培养及保存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 Vitro Culture and Preservation of Potato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699—2024《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培养及保存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培养及保存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等内容,旨在规范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等工作,促进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培养”、“保存”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马铃薯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马铃薯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和DNA分子等。这一部分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各方在交流时能够准确理解彼此的含义。
2. 技术要求:
- 离体培养条件:标准要求离体培养环境应保持恒温(通常为20℃±2℃),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这些参数的选择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最佳生长条件,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组织或细胞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 培养基配方: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NAA等。这种灵活的配方设计允许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调整培养基成分,从而更好地满足特定品种的培养需求。
- 继代培养频率:建议每2-3个月进行一次继代培养以防止污染和老化现象的发生。定期更换新鲜培养基可以有效避免因营养物质耗尽而导致的生长停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种质资源的新鲜度。
3. 保存方法:
- 超低温保存:对于长期保存而言,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是最理想的方式之一。标准指出,在将样品放入液氮前需先经过逐步降温处理,并使用适宜的冷冻保护剂来减少冰晶形成对细胞造成的损伤。此外还强调了保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外来微生物污染影响保存效果。
- 冷藏保存:短期保存可以选择较低温度但非极低的冷藏室进行储存。标准建议温度范围为4℃-8℃之间,并且要注意定期检查库存状态以防出现异常情况。
4. 管理措施:
- 档案建立与更新:每个批次入库的样本都必须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其来源、采集时间地点、培养历史等信息。同时还要定期更新这些资料以便于查询和追溯。
- 安全防护:鉴于某些病原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至实验室内部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做好废弃物处置工作。
以上是对DB15/T 3699—2024《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培养及保存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方面的内容,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