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内生产的珠形贵州绿茶的加工过程。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uizhou Green Tea - Bead-shaped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638-2024 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针对珠形茶加工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原料要求、加工工艺到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珠形茶的生产进行了规范,确保产品品质稳定且具有地方特色。
首先在原料要求上,标准明确规定了用于制作珠形茶的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并且采摘时间限定为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两个季节的茶叶嫩度适中,富含氨基酸等成分,有利于后续加工形成良好的口感与香气。同时,对于鲜叶的新鲜度也有严格要求,即采摘后需及时摊放处理,避免因堆放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
接着,在加工工艺部分,标准详细描述了杀青、揉捻、做形、干燥四个关键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杀青环节强调要控制锅温在180℃至220℃之间,并且每锅投叶量不得超过500克,以保证杀青效果均匀;揉捻时则需要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调整压力大小及时间长短,通常情况下轻压短时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做形阶段采用手工搓团的方式,使茶叶逐渐紧结成球状,此过程需反复多次直至成型满意为止;最后的干燥工序分为初烘和足干两步,初烘温度控制在80℃左右,足干则降低至50℃以下,这样既能有效去除多余水分又不会破坏茶叶原有的色香味。
此外,关于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提出了感官审评指标体系,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五个方面。其中外形要求圆润饱满、色泽绿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完整匀齐。通过这些具体量化标准来评判成品是否符合优质珠形茶的要求。
总之,《DB52/T 638-2024 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技术细节,还特别突出了贵州地域特色,有助于推动当地茶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