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测定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对人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的测定。
Title:Human Whole Blood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Content -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STM 00995-2024《人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测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是近年来在临床检验领域备受关注的一项团体标准。其中,关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这一技术的应用方法,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聚焦于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步骤”的变化及其具体应用方法展开详细解读。
背景介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与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的HbA1c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比浊法虽然已经成熟,但MALDI-TOF MS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快速分析能力及多组分同时检测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如何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步骤来确保MALDI-TOF MS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则成为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样品前处理步骤的新旧对比
# 旧版标准(假设为早期版本)
旧版标准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较为简略,通常仅包括简单的血液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未特别强调对红细胞裂解过程中的细节控制。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导致部分未完全裂解的红细胞残留在样本中,从而影响后续质谱分析的精确性。
# 新版标准改进之处
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更为细致的样品前处理流程:
1. 红细胞裂解:采用特定浓度的裂解液(如0.1% Triton X-100溶液),并在37°C条件下孵育15分钟以保证所有红细胞被充分裂解。
2. 离心分离:将裂解后的混合物以12,000 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去除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
3. 缓冲液清洗:使用PBS缓冲液多次洗涤沉淀物,直至上清液清澈为止,进一步减少非特异性干扰物质的存在。
这些改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背景噪音,提高目标物质HbA1c峰的信噪比,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具体应用方法详解
以下为按照新版标准执行样品前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准备试剂与设备
- 准备好所需试剂:0.1% Triton X-100裂解液、PBS缓冲液、甲酸(用于质谱离子化)等。
- 检查并校准MALDI-TOF MS仪器,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 样品制备
- 收集新鲜全血样本,立即加入抗凝剂(如EDTA)防止血液凝固。
- 将抗凝全血样本与裂解液按体积比1:1混合,充分混匀后置于37°C水浴锅中孵育15分钟。
- 孵育结束后,将混合物转移至离心管内,以12,000 rpm离心10分钟。
- 吸取上清液至新的离心管中,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三次,每次洗涤后均需再次离心。
3. 质谱分析准备
- 将处理好的样品稀释至适当浓度,加入适量甲酸促进离子化。
- 按照仪器说明书配置样品板,将处理好的样品点样至靶板上。
- 使用基质溶液覆盖样品点,确保均匀分布。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 将准备好的靶板放入MALDI-TOF MS仪器中进行扫描。
- 根据软件自动识别的结果记录HbA1c的相关参数,包括峰面积、质荷比(m/z)等信息。
- 对比已知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本中HbA1c的实际含量。
结论
通过对TCSTM 00995-2024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步骤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不仅继承了旧版的优点,还在细节方面进行了显著优化。特别是对红细胞裂解程度以及离心条件的严格控制,极大提升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也为糖尿病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