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方法、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对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Title:Pregnancy and Puerperium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858-2024《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指南》是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降低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VTE的风险因素评估。指南明确指出,VTE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性易栓症、获得性危险因素以及孕期特异性风险因素。例如,遗传性易栓症包括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等;获得性危险因素则涵盖肥胖、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而孕期特异性风险因素如多胎妊娠、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对于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指南建议采用改良Caprini模型进行量化评分,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风险因素,并给出了具体的分值分配,便于临床操作。
其次,在预防措施方面,指南强调了个体化预防的重要性。根据Caprini评分结果,不同风险等级的孕妇应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低风险者只需常规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中等风险者需加强活动指导并可能需要药物预防;高风险者则应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外,指南还特别提到分娩后是VTE发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产褥期也应持续关注患者的VTE风险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再者,关于诊断流程,指南提出了一套规范化的诊断路径。一旦怀疑患者出现VTE症状,应立即启动D-二聚体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如果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伴有典型临床表现,则高度怀疑VTE;此时可通过超声波检查确认深静脉血栓的存在。而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则推荐通过CT肺动脉造影来确诊。同时,指南还强调了误诊与漏诊的可能性,提醒医务人员要警惕非典型病例的表现形式。
最后,在管理与随访环节,指南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跟踪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于已发生过VTE事件的女性,在计划再次怀孕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后再尝试妊娠。另外,指南鼓励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整体诊疗效果。
总之,《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指南》是一部全面细致的专业文献,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评估工具和预防手段,而且强调了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