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冰雹预报预警服务的基本要求、数据处理、预报方法、预警发布及服务质量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展冰雹预报预警服务的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
Title:Specification for Hail Forecast and Warning Service Based 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2T37-2024《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冰雹预报预警服务规范》是山西省大同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展冰雹预报预警服务的技术流程和业务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冰雹预报”、“冰雹预警”、“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其中,“冰雹预报”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冰雹天气现象作出的预测;“冰雹预警”则是当冰雹天气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向公众发出的警示信息。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二、基本要求
第5.1条规定了从事冰雹预报预警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包括熟悉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冰雹形成机制等内容。此外还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
根据第6.1条,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采集频率不得低于每分钟一次,并且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按照第6.2条的要求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杂波干扰、校正误差等步骤,以确保后续分析结果可靠。
四、冰雹识别与跟踪
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冰雹云团的有效识别(见第7.1条)。通过分析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场等参数,可以有效区分普通降水回波与冰雹回波。同时,第7.2条规定了对冰雹云团移动路径及强度变化情况的持续跟踪机制,以便动态调整预报预警级别。
五、信息发布
关于信息发布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第8.1条指出应当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未来可能出现冰雹的时间范围、影响区域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第8.2条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等级预警对应的信息传播途径,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等,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受影响人群。
六、应急响应
在面对突发性冰雹灾害时,第9.1条提出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性。各级气象部门需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第9.2条还鼓励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有助于理解和执行这项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