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苹果黑星病监测预报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预报模型建立及信息发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苹果种植区域中苹果黑星病的监测与预报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Apple Black Star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134-2024苹果黑星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科学有效防控苹果黑星病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苹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苹果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本规程从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到防治措施等环节给出了明确规范。
在监测调查方面,规程要求每年从苹果萌芽期开始至落叶期结束,定期开展田间调查。重点调查部位包括叶片、果实及枝条。调查内容包括病斑数量、面积等指标。例如,规程指出,在苹果开花后15天左右要进行第一次全面调查,此后每隔15天调查一次,直至果实采收前。这有助于掌握病害发生动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在预测预报环节,规程提出根据气象条件、品种抗性等因素综合判断病害流行趋势。如当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5℃且相对湿度大于75%时,就要警惕病害暴发风险。规程还规定了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便于分级管理。
在防治措施上,规程强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原则。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执行,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
此外,规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果农对苹果黑星病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建立监测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也是重要一环。规程还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物联网等提升监测效率。
总之,该规程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苹果黑星病防控体系,对于保障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