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气象服务工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气象支持。
Title:Meteorological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75—2024《城市轨道交通气象服务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气象服务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气象服务的一般要求、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流程、质量控制及评估等内容。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也可供其他相关单位参考。
二、术语和定义
1. 城市轨道交通: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运行的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系统。
2. 气象服务: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候分析等服务。
三、一般要求
1. 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技术支持等。
2. 应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如雨量计、风速仪等,并定期校准维护。
3. 应制定应急预案,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确保运营安全。
四、服务内容与方式
1. 天气预报:每日至少两次发布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包括温度、湿度、降水概率等。
2. 预警信息:当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应及时转发给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气候分析:定期对历史气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线路规划、设施设计等提供依据。
五、服务流程
1. 收集需求:了解运营单位的具体需求,明确需要提供的服务种类和频率。
2. 数据采集:通过自有或合作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气象数据。
3. 产品制作:将收集到的数据加工处理成适合使用的格式,形成具体的服务产品。
4. 提供服务:按照约定的方式将服务产品传递给用户,并做好后续跟踪反馈工作。
六、质量控制及评估
1. 定期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准确率、时效性等方面,不断优化改进服务质量。
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情况则要追究责任。
以上就是DB14/T 3175—2024《城市轨道交通气象服务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