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雷电易发区的分布特征及防范等级划分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雷电易发区的风险评估、防雷设计、工程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prone Areas and Division of Prevention Lev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73—2024《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标准,主要针对雷电灾害的分布特点和防范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雷电易发区的划分以及相应的防范等级确定工作。标准明确了其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还涵盖已有的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活动。这表明无论是在建设初期还是后期维护阶段,都应遵循此标准来确保安全。
分类与分级原则
根据雷电活动强度的不同,标准将雷电易发区分为四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每级对应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80天、60-80天、40-60天以及<40天。这种分级方式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不同区域内的雷击风险水平,并据此采取差异化的防护措施。
建筑物分类
对于建筑物而言,按照其功能重要性及遭受雷击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被划分为四类:一类为特别重要的公共建筑或设施;二类为重要且人员密集场所;三类为普通民用建筑;四类则指一般工业厂房等。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防雷等级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防雷装置设计要求
在防雷装置的设计上,标准强调了接地系统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各类别建筑物所需的最小接地电阻值。例如,一类防雷建筑物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而二类不超过10欧姆。此外,还对避雷针的高度选择、引下线布置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保证最佳防护效果。
定期检测制度
为了确保防雷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标准要求所有安装有防雷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周期开展定期检查测试工作。对于一类和二类防雷建筑物,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而对于其他两类,则可以适当延长至两年一次。同时,任何发现的问题都需要及时整改到位。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是一部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它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覆盖了雷电防护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有效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