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水分观测仪器性能核查的技术要求、核查方法、结果评定和记录保存。本文件适用于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性能核查,确保其测量准确性与可靠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of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69—2024《土壤水分观测仪器性能核查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土壤水分观测仪器性能核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性能核查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核查内容与方法
5.1 基本性能核查
基本性能核查包括外观检查、电源检查和通信功能检查。外观检查主要查看仪器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或老化现象;电源检查需确认仪器供电是否正常,电压是否符合要求;通信功能检查则验证仪器能否正确接收和发送数据。这些基础检查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
5.2 精度核查
精度核查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之一。根据标准要求,精度核查应在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进行,通常选择干土、湿润土和饱和土三种典型状态作为核查点。核查过程中应使用标准参考设备同时测量,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误差。标准规定,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得超过±3%(体积含水量),这是为了确保观测结果能够反映真实情况,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的数据偏差。
5.3 时间稳定性核查
时间稳定性核查旨在评估仪器长时间运行后的性能变化。具体操作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精度核查。标准建议至少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此类核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仪器性能显著下降,则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核查周期与记录管理
6.1 核查周期
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情况下仪器的核查周期。对于新购置的仪器,在首次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核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一般每季度至少核查一次;而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或者怀疑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增加核查频率。合理的核查周期安排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保障观测工作的持续性。
6.2 记录管理
所有的核查过程及其结果都应当详细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记录内容应包括核查日期、核查人员、使用的核查设备信息、核查方法、核查结果等关键信息。这样不仅便于日后查阅,也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各项核查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此外,当发现仪器存在问题时,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机构进行修理,切勿擅自拆解或修改仪器结构。
总之,《土壤水分观测仪器性能核查技术规范》为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性能核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文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土壤水分观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