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干旱区滴灌节水造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造林准备、滴灌系统设计与安装、苗木选择与培育、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干旱区采用滴灌技术进行节水造林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Afforestation by Drip Irrigation in Ari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53-2024《干旱区滴灌节水造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干旱地区造林工作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滴灌节水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质量。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灌溉系统设计要求
规程中明确指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植被种类等因素。具体而言,滴灌管的布置间距需根据树种根系分布特点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果树类树木的滴灌带间距为1米左右,而乔木类则可适当放宽至2米。此外,还强调了过滤器的选择必须与水源水质相匹配,以防止堵塞现象发生。
2. 树木种植前准备
在植树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适量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对于沙质土壤来说,还需掺入一定比例的粘土改良土壤结构。另外,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苗木根部湿润,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造成损伤。同时,建议采用“深穴浅埋”的方法进行定植,即挖坑深度略大于苗木高度,但填土时只覆盖至原土痕即可。
3. 水分管理策略
本规程提出了分阶段供水的概念,即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生长周期调整灌溉量。例如,在幼苗期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确保土壤始终处于微湿状态;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则可以增加每次灌溉水量但减少频率。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除了常规滴灌外还可以结合喷雾装置降低环境温度,帮助树木更好地适应恶劣气候条件。
4. 节水措施实施
为了实现真正的节水效果,规程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节水措施:一是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进行作业;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变化情况,从而精准控制灌溉时机;三是推广使用耐旱性强的新品种苗木,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
5. 维护保养规定
最后,规程还对后续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检查维修整个灌溉系统,包括清理过滤网、检测管道是否泄漏等;同时还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旦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整体绿化工程的效果。
以上就是DB63T 2353-2024《干旱区滴灌节水造林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