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为原材料进行公路路基填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Subgrade Using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50-2024《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公路路基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发布的关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公路路基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作为路基填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
2. 术语和定义:规范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助于统一概念理解,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
3. 材料要求:
- 再生粗集料应满足表1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颗粒级配、压碎值、坚固性等。
- 再生细集料需符合表2的规定,如含泥量、细度模数等参数。
- 对于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其具体性能指标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4. 配合比设计:强调了再生集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例如,对于特定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合料,其水泥剂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且不得低于最低限值。
5. 施工工艺:规范详细描述了再生集料路基施工流程,包括场地准备、分层摊铺、压实度控制等内容。特别指出每层铺设厚度不宜超过30cm,并且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
6. 质量检验与验收:明确了各阶段的质量检查项目及其合格标准。比如,在路基完成后应对平整度、弯沉值等多个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达到要求时方可视为合格。
7. 环境保护措施:考虑到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规范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比如设置防尘网、及时清理废弃物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完整版文件执行。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