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冰壶制冰师在制冰、维护及赛事保障中的操作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冰壶场地制冰师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rling Ice Technician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65—2024《冰壶制冰师操作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冰壶场地的制冰工作,确保比赛场地的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冰壶场地”、“制冰师”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冰壶场地”是指用于举办国际、国家级冰壶赛事的专业场馆。这一部分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2. 基本要求:制冰师需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并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同时,制冰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制冰前准备:在正式制冰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平整度、温度控制以及供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此外,还需根据比赛需求调整冰面厚度至规定范围(通常为4-6厘米)。
4. 制冰过程:标准强调了分层喷洒技术的重要性,即先铺设一层薄冰作为基础,然后逐层增加直至达到所需厚度。每层之间应保持适当时间间隔以保证牢固结合。另外,在整个制冰期间要持续监控环境湿度与温度变化,必要时采取措施维持最佳条件。
5. 修整与维护:完成初步制冰后,还需要进行精细打磨和平整处理。之后定期检查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裂缝或凹陷等现象。对于长期使用的场地,则需要更加频繁地执行上述步骤来延长使用寿命。
6. 应急处理:当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漏水等情况时,制冰师应当迅速反应,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进一步损害。
以上内容只是对DB23/T 3865—2024部分内容做了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