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的分类原则、分级方法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公共数据管理中的分类分级工作。
Title:Public Data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49—2024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公共数据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数据分类原则:标准明确指出,公共数据应按照其业务属性和使用目的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数据分为基础信息类、业务管理类和社会服务类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清晰界定不同数据的用途和管理要求,确保数据能够被有效利用。
2. 数据分级标准:标准提出了数据敏感程度的分级方法,通常分为普通级、敏感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普通级数据可公开或内部共享;敏感级数据需要特定权限才能访问,并需采取加密等保护措施;绝密级数据则属于最高级别的保密范畴,仅限于授权人员接触。这样的分级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合理分配资源,加强高风险数据的安全防护。
3.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标准强调了从数据采集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在数据收集阶段要确保来源合法合规,在存储时应实施必要的备份策略,传输过程中采用安全协议防止泄露,最后当数据不再需要时应及时彻底清除以避免信息残留。
4. 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为了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标准鼓励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共享平台。同时提出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个人隐私暴露。此外还要求建立健全的数据开放目录制度,定期更新并对外公布可供使用的公共数据清单。
5. 责任主体及监督考核: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的责任承担者,负责本区域内公共数据管理工作。同时也规定了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权利义务,并通过绩效评估等方式推动标准落实到位。
这些核心内容构成了DB23/T 3849—2024的基本框架,对于指导地方政府部门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公共数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