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鸽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设施设备、种鸽引进、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本文件适用于肉鸽的规模化饲养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igeon Breeding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肉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62/T 1540-2024)是甘肃省针对肉鸽养殖行业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肉鸽的品种选择、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到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定,旨在提升肉鸽养殖的整体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以下将围绕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引种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肉鸽养殖应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好的优良品种。具体来说,在引种过程中需确保种鸽来源清晰可追溯,避免近亲繁殖,保证遗传多样性。此外,还强调了对引进种鸽进行隔离观察至少30天的要求,以防止引入疾病或不良基因。这一措施对于维护种群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后续养殖过程中的风险。
二、饲养环境条件
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保证肉鸽健康成长的基础。标准对饲养场地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垃圾场等,并且地势较高便于排水;二是圈舍结构要合理,能够有效防寒保暖、通风换气同时具备遮阳功能;三是地面铺设材料应易于清洁消毒且不伤脚掌;四是供水供电设施完善可靠。这些细节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直接影响到最终养殖效果。
三、日常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饲料配比的重要性。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适量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质补充剂,确保营养均衡全面。另外,还要求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喂养量;建立完整的记录档案包括但不限于进雏时间、饲料消耗量、疫苗接种日期等内容,便于日后查阅分析。
四、疫病防控体系构建
疫病防控是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环节之一。为此,标准提出构建完善的免疫程序作为预防措施之一。例如,新生雏鸟应在7日龄左右开始接种新城疫疫苗,并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后续加强针注射;成年鸽子每年春秋两季各开展一次驱虫处理等。同时,还鼓励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外界病原侵入机会,比如限制人员进出频率、严格执行卫生清扫制度等。
五、屠宰加工环节注意事项
最后,在屠宰加工阶段也有相应规定。首先,所有待宰鸽必须持有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才能进入生产线;其次,在屠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防止交叉感染;再次,产品包装标识必须真实准确反映内容物信息,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综上所述,《肉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62/T 1540-2024)不仅涵盖了从生产前端到终端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此标准,共同推动我国肉鸽养殖业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