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南省主要树种的立木材积、生物量及碳系数的计量监测方法和模型。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碳汇计量及相关科研工作。
Title:Hunan Provincial Standards for Timber Volume, Biomass and Carb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Series Models - Part 7: Major Tree Spec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3080.7-2024《湖南省立木材积、生物量及碳系数计量监测系列模型 第7部分 主要树种》是一项专门针对湖南省内主要树种的木材积、生物量以及碳系数计量和监测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以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价值及其对碳汇功能的贡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以杉木、马尾松等为主要树种的林分调查和监测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方法体系,提高木材积、生物量及碳系数计算的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森林经营管理决策,同时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二、术语定义
在标准中明确了一些专业术语如“木材积”、“生物量”、“碳系数”等概念。例如,“木材积”是指一定面积内所有树木胸径部位以上至树冠顶部之间的体积总量;而“生物量”则是指单位面积内所有植物干物质的质量总和。“碳系数”则用来表示单位生物量中碳含量的比例关系。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测量方法
# 1. 树高测定
采用测高仪或激光雷达技术来获取单株树木的高度数据。对于难以直接测量的情况,还可以利用经验公式估算。
# 2. 胸径测量
使用围尺围绕树干中部(通常离地面约1.3米处)进行周长测量,并据此推算直径大小。
# 3. 生物量估算
基于上述参数结合特定模型公式来预测整个林分内的生物量水平。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法、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等。
四、碳储量计算
碳储量=生物量×碳系数
其中,“碳系数”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一般取值范围为0.45~0.5之间。此部分强调了准确掌握各树种特性的必要性,因为不同种类树木所含碳比例存在差异。
五、案例应用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标准还给出了若干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具体数值示例。比如,在某片典型的杉木林地中,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平均胸径为20厘米左右,高度大约15米,则可据此套用相关公式得出该区域总的木材积、生物量及碳储量等相关信息。
六、注意事项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场环境不受破坏,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此外还需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湖南省立木材积、生物量及碳系数计量监测系列模型 第7部分 主要树种》不仅填补了地方性标准空白,而且对于促进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