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酸性水稻土钾肥施用的技术要求、施用方法、施肥量确定原则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酸性水稻土区域的钾肥科学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Acidic Paddy So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酸性水稻土钾肥施用技术规程》(DB43/T 3055-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湖南地区酸性水稻土钾肥施用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土壤检测与评估
条文中明确要求在施用钾肥前,必须对土壤的pH值、交换性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进行全面检测。对于pH值低于5.5的土壤,应特别关注其钾素缺乏的风险。例如,当交换性钾含量低于80mg/kg时,表明土壤严重缺钾,需及时补充。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施肥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施肥导致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
2. 钾肥种类选择
根据不同类型的钾肥特性进行合理选择是本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硫酸钾和氯化钾是推荐的主要钾肥品种。其中,硫酸钾适合酸性土壤,因其不易增加土壤酸度且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而氯化钾则适用于中性至微碱性土壤。此外,还提倡使用缓释型钾肥,以减少养分流失并提高肥料利用率。
3. 施用方法与时间
规程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并建议将总施肥量的70%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耕层。对于早稻,最佳施肥时间为插秧前7-10天;晚稻则应在移栽后5-7天内完成追肥。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水稻生长周期对钾素需求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肥料吸收效率。
4. 田间管理措施
在施用钾肥的同时,规程还提出了配套的田间管理措施。比如,在淹水条件下保持适当的水位高度,既能促进钾离子溶解,又能防止过多流失;同时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变化,避免因干旱或积水影响钾的有效性。另外,结合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酸性水稻土钾肥施用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还结合实际操作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这对于保障湖南省乃至南方其他类似生态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