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大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Soybean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3051-2024《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大豆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指出,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田间调查、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特别强调了对大豆蚜虫、根腐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频率,要求每7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省级农业信息化平台。这有助于实现早期预警,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农业防治措施
在农业防治方面,规程建议采用轮作制度来减少病原菌积累,推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此外,还提倡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抗性。对于播种期的选择也有明确规定,最佳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回升后的第3周到第5周之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低温冷害影响幼苗生长。
3.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是本规程的一大亮点。规程鼓励使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控制害虫数量;同时推广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产品来抑制特定害虫种群增长。此外,还提到可以通过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害虫远离主栽作物区域,从而降低直接经济损失。
4. 化学药剂使用准则
尽管强调绿色防控理念,但规程并未完全排除化学药剂的应用。当病虫害达到经济阈值时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药剂种类时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操作。另外,为了防止抗药性的产生,规程建议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5. 应急处理方案
针对突发性大规模爆发的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病情迅速蔓延或者虫口密度超出正常范围,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作业。同时,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综上所述,《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实用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