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Fall Armyworm in Corn - DB43T 3035-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3035-2024《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预警
- 条文规定: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巡查田间,使用性诱剂、黄板等工具进行诱捕监测。
- 解读: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性诱剂和黄板是常用的物理监测方法,能够有效捕捉成虫,帮助预测害虫种群动态。
2. 农业防治
- 条文规定: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
- 解读:轮作倒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选择抗病品种并适时播种有助于避开害虫高发期,降低受害风险。
3. 生物防治
- 条文规定:释放赤眼蜂、蠋蝽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
- 解读: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方法。赤眼蜂和蠋蝽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天敌,能够有效抑制其繁殖与扩散。
4. 化学防治
- 条文规定: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最佳时期施药。
- 解读:化学防治虽为必要手段之一,但需谨慎使用。应根据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用药,并优先选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药剂,同时注意施药时间以提高效果。
5. 综合管理
- 条文规定:结合多种措施形成综合防控体系,注重长期效果而非短期利益。
- 解读:单一防控措施往往难以持久有效,只有将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全面而有效的防控体系。此外,还需关注生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以上是对DB43/T 3035-2024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分析,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更好地实施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