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总体架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ites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94-2024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规范》是浙江省发布的关于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本规范对“智慧工地”、“物联网”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智慧工地”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要素的全面监控与协调。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总体要求部分
第5.1条指出智慧工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实施。同时强调了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的要求,确保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部分
第6.2条规定了网络通信设施的配置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具备稳定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还特别提到要预留足够的带宽容量,以便未来可能增加的新业务需求。
四、信息管理系统部分
第7.3条明确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应当涵盖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并且能够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无缝对接。特别是强调了数据分析功能的重要性,要求系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五、安全保障措施部分
第8.4条提出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定期审计等内容。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都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处理。
六、评价与改进机制部分
最后,在第9章中规定了如何对智慧工地建设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持续优化的方法。建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并将结果作为调整改进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评价过程,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以上是对《DB33/T 1394-2024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能为大家理解和应用该规范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