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鱼种养田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工程规划与实施。
Title:Rice-Fish Co-culture Field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56-2024稻鱼种养田间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稻鱼综合种养田间工程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规划
标准指出,稻鱼种养区域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同时要求周边环境无污染源,土壤肥力适中。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平衡和健康运行。
2. 田间工程设计
标准强调田埂高度不得低于0.6米,并需夯实以防漏水。沟渠设置要合理,宽度一般为1-2米,深度0.8-1.2米,以满足鱼类活动空间需求。此外还要求田块面积不宜过大,建议控制在2亩以内,便于管理和操作。
3. 灌溉与排水系统
必须建立完善的灌溉与排水体系,保证雨季能及时排除多余雨水,旱季可有效引入灌溉用水。灌溉水温应保持在15℃以上,pH值介于6.5至7.5之间,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4. 放养密度与管理
对于鱼类放养数量有明确规定:每亩稻田适宜投放草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约100尾左右。同时需要定期检查水质状况,适时增氧,并注意防止病害发生。
5. 收获与轮作制度
提倡采用稻鱼轮作模式,每年至少休耕一次,让土地恢复肥力。收获时应注意保护鱼苗安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这些内容构成了稻鱼种养田间工程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通过严格遵守上述技术要求,可以促进稻鱼综合种养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