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乌梅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和包装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乌梅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chuan地道 Herbs: Wu M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194-2024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乌梅》是四川省发布的关于乌梅种植和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乌梅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等。适用于四川省内乌梅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1. 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传统栽培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中药材。
2. 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三、产地环境要求
1. 地形地貌:宜选择丘陵地带,坡度不宜大于25°。
2.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以黄壤、红壤为主,pH值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50cm。
3.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270天以上,年降水量800mm~1200mm。
四、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土地30cm~40cm,施足基肥。
2. 育苗移栽:
- 种子处理:选用成熟饱满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备用。
- 苗木培育:采用播种或嫁接方式培育健壮苗木,苗高30cm~40cm时即可移栽。
3. 田间管理:
- 定植密度:株行距2m×3m,每亩定植110株左右。
-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3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 追肥灌溉:生长季节适时追肥,结合灌溉促进植株生长。
4.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应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果实呈紫黑色时采收,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 加工方法:将采摘后的乌梅果实摊晒至半干,然后进行熏硫处理,最后烘干至水分含量≤13%。
以上是对《DB51/T 3194-2024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乌梅》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这些标准有助于提高乌梅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其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独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