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钩栗人工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钩栗人工林的培育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astanea hookerii Artificial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钩栗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DB33/T 287-2024)是浙江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规程对钩栗人工林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苗技术要点
1. 种子处理:规程要求种子需经过消毒处理,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以杀灭表面病菌。
2. 播种时间:春季播种最佳,具体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萌发。
3. 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层厚度不少于30厘米,并施足基肥。
二、造林技术规范
1. 林地选择: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土壤pH值在5.5-7.0之间。
2. 栽植密度:株行距一般为3米×4米或4米×4米,每公顷栽植600-800株。
3. 栽植方法: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挖直径60厘米、深50厘米的定植穴,将苗木放入后回填土壤压实。
三、抚育管理措施
1.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作业,分别安排在5月底和8月中旬,深度控制在5-10厘米。
2. 施肥浇水:幼林期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4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中旬。施肥量视树龄而定,成龄林可适当减少。
3. 整形修剪:对于主干明显的小苗,保留顶端优势;而对于丛生型植株,则需及时疏除多余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
1.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成虫,在4月至9月期间定期检查并清除受害枝叶。
2.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率达到10%以上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喷雾治疗。但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3.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发挥自然调控作用。
五、采收与加工
1. 适时采收:果实成熟标志为外果皮由绿色转为黄褐色,内果皮呈棕红色。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
2. 脱壳处理:采用机械脱壳机去除外壳,确保籽粒完整无损。
3. 干燥贮藏:将剥壳后的种子摊晾至含水量低于15%,然后装入透气袋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备用。
以上内容概括了规程中的核心部分,希望有助于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应用此标准。